综合来说,女歌手的音色会比较复杂。好,我们了解了女歌手的基本音色逻辑后,我们可以对于具体的歌手来进行理解。
1:邓丽君,作为华语女歌手之中的当之无愧的天花板女歌手,邓丽君实现了华语女歌手商业化由0到1的突破,她的音色也成为了许多人物的青春回忆。在声乐属性上,邓丽君的音色在一个艰苦的年代之中,完成最好的音乐普及,属于市场开拓。
她的音色特点是咬字极端化的靠前。咬字越靠前,音色的音头就会更为清脆,整体的语感会更为偏向于夸张甜美。同时发音点前挂,增加了咬字音头颗粒度。这样整体对于那个时代的受众,满足了口齿清晰、言语甜美的文化冲击,有一种享受生活的溢于言表的幸福感,这恰恰是改革开放需要的时代文化建设。
2:张韶涵,一个完美的音色天赋女歌手,张韶涵的音色明亮度堪称华语音乐一绝,几乎没有女歌手可以在音色的明亮度上超过他,除了早期的飞儿乐队未倒嗓的飞儿。张韶涵的音色逻辑是:传统唱片末期的极致辨识度,音色明亮度过于爆表,几乎听一遍,就会让所有人深深的记忆。这对于歌手来说是非常优秀的辨识度优势,让音乐具有完美的传播度。但是这属于市场严选,在声乐的艺术逻辑上,音色过高,会造成低频缺失的刺耳听感,高音高而纤薄冲击力偏弱。
3:王心凌,王心凌的音色算上继承邓丽君最多的女歌手,以甜美感著称,咬字逻辑上与邓丽君极为相似,提供一种溢于言表的情绪化为主。本身的明亮度并不高,但是足够,后期倒嗓之后,整体的逻辑也朝着混声的低频弥补。但是演唱之中,王心凌还是会有一种套路化的舞曲思维,这导致王心凌翻唱歌曲的问题较为严重。尤其是在《生生不息》的舞台上,演唱非舞曲、非甜美类型音乐时,一开口音色就容易出戏。
1:苏芮,作为华语当之无愧的第一位声乐顶级大佬,常常会被人遗忘。但实际上苏芮才是至今为止,最好的声乐向女歌手音色。她的音色秉承了一个思维:大嗓声压。从听感上讲,苏芮的音色不具备邓丽君、王心凌、张韶涵的完美辨识度,但是她的音色却富含着无穷的感染力和情绪,进而让作品升华。对于苏芮而言,她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邓丽君的音色道路:音色为情绪服务,而不是情绪为音色服务。
甜美型音色的最大问题就是音乐风格同质化,被框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,年代感较重、类型化较重。厚重型音色因为情绪饱满,在声乐的维度上可以勾兑的细节会更多,无拘无束,音乐风格可以是民谣、可以是摇滚、可以是流行,也可以是的放克等等。
2:张惠妹,张惠妹的音色是堪称最完美的抒情音色,细腻、厚重、深刻。但是张惠妹的情绪表达完全不同于孙燕姿等人,我们不会感叹张惠妹一开口的音色明亮度又多亮,多么惊艳。我们反而会被张惠妹音色之下的细腻情感所瞬间感染,宛如感同身受的切身体会一样。这是因为张惠妹的音色提供了大量的低频,甚至于说张惠妹是一个华语音乐审美的拐点,歌手开始注重音色的低频对于情绪完美把控。
这种高级感,本质就是所有人都在做以音色的明亮度作为自身的商业标签时,张惠妹完成商业上最顶级的情绪美感厚重型音色。
3:那英,蝶窦共鸣,另辟蹊径,本质上模仿苏芮,但是英子最终走出一条可以和张惠妹并存的声乐大道。一个人体立体声的演唱逻辑,那英的音色厚重度永远具有最顶级的质感,甚至于比王菲更好,更稳定。
4:姚贝娜。姚贝娜的音色是张惠妹之后的另一个学院派极端——完全放弃明亮度,强化低频,以无与伦比的丰富度情感著称。非常可惜的是:这种做法,虽然具有完美的情绪,但是市场化流行化太弱了,缺乏市场的毒打,学院派过于理想化,忘记了流行音乐的本质是商业化。直到姚贝娜去世之前最后一首歌,她才逐渐走向了弱混、强混的芯体集中明亮度,慢慢有了较高的音色流行化审美,但是为时已晚。
综上,华语女歌手最好的音色,应该是张惠妹,这一点毋庸置疑。其次是姚贝娜与苏芮,然后是那英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