鸟体结构图。图源:Wikipedia
并非所有鸟类都采用同一种睡姿,进化赋予了它们多样的睡眠策略。
火烈鸟、鹤类鸟睡觉时会单腿站立,另一条腿缩进羽毛保暖,且腿部关节能被动锁定,比双腿站立节省70%的能量。
腿部修长的火烈鸟。图源:Wikipedia
猫头鹰睡觉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保持一半大脑清醒以监测环境,遇到危险在0.2秒内即可起飞。
鸭、鹅等水鸟常将头埋在羽毛中,浮在水面睡觉,这样做既能保暖又能通过水流声感知危险。
除此之外,野生鸟类的睡眠时间也很短:一天仅需几小时,且以碎片化睡眠为主。迁徙中的雨燕甚至能在飞行中边飞边睡!
为什么鸟类宁愿自己站着睡?这背后是自然选择的精妙答案。
一只麻雀。图源:Wikipedia
对地面捕食者而言,躺卧的鸟类是唾手可得的猎物,站立姿势能让鸟类在遇险时瞬间起飞。
鸟类骨骼中空,体重轻盈(鸽子骨骼仅占体重4.5%),站立时能量消耗极低。寒冷环境中,长腿鸟类通过单腿站立还能减少体表散热。
树冠层的优质栖木是鸟类争夺的资源,站立睡眠让它们能长期“占据”领地,避免被同类挤占。
答案是否定的。人类和鸟类的身体结构大不相同,站着睡眠会失去身体平衡。而且人类睡眠周期较长,很难实现碎片化睡眠。
下次见到枝头打盹的鸟儿,大家可以静静观察一下它们的睡姿。它们的睡眠方式不仅是生存策略,更是亿万年自然选择的杰作。
你见过最有趣的鸟类睡姿是什么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观察故事!
本文原载于奇点同学(ID:qdkx2021)
本文原载于奇点同学(ID:qdkx2021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